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爱电竞 > 新闻动态 >

他们不是在致敬工人,而是在发布一份冷酷的城市商业计划书

发布日期:2025-10-09 17:28    点击次数:72

我们这代人,从小到大耳朵里听得最多的词,大概就是“人才”。

张口闭口都是引进高端人才,不是藤校毕业华尔街回来的金融巨子,就是动不动就要颠覆世界的代码大神。好像一个地方的发展,全靠这帮人喝着咖啡敲着代码,在PPT上画几个增长曲线就搞定了。

但现实魔幻的地方就在于,支撑我们生活的,是外卖小哥,是工厂里拧螺丝的师傅,是建筑工地上挥汗如雨的大哥。

你可以在家不上班,但你不能不吃饭不穿衣。

所以当我看到高明区这个新闻,说要以最高礼遇致敬产业工人时,第一反应不是感动,而是一种冷酷的爽。

因为这根本不是什么温情脉脉的表彰大会,这是一场赤裸裸的城市生存宣言,一次写在脸上的商业模式升级公告。

它翻译过来就一句话:牌桌上的玩法,变了。

1

过去几十年,珠三角的很多城市是怎么发家的?

靠的是一波“瞎积薄发”的红利。

地便宜,政策松,最关键的是,有源源不断、吃苦耐劳还便宜的年轻人,从内陆省份涌过来,像潮水一样填满每一个工厂的每一个工位。

那时候的逻辑特别简单粗暴:人是资源,甚至是耗材。

老板们关心的是机器的损耗,但不太关心人的损耗。因为坏了可以换,走了能招新。城市发展的逻辑,就是不断地建厂房、拉产线,然后用低廉的综合成本,在全球产业链里卷死对手。

这个模式,简单,有效,但也脆弱。

脆弱在哪?

当潮水的方向变了,你就傻眼了。

现在的情况是,年轻人不想进厂了。送外卖、开滴滴、做直播,哪个不比在流水线上重复劳动香?就算进厂,要求也早就不是“给钱就行”了。

他们要尊重,要环境,要发展,还要一个能看到头的未来。

这就很要命了。对于高明这种以制造业为立区之本的城市来说,产业工人的流失,不是少了几个人,是釜底抽薪。

这就像一个电商平台,商家都在,流量没了,你玩什么?

所以,高明开这个“最美工人”大会,本质上不是在发奖状,而是在做一场最高规格的路演。

它要告诉所有人,尤其是那些还在犹豫要不要来、要不要留的产业工人们:我们这个“平台”,开始重视“用户体验”了。

2

一个城市要留住产业工人,靠什么?

发几朵大红花?喊几句respect?还是拉几条“来了就是高明人”的横幅?

口号喊得震天响。荣誉给得金灿灿。横幅拉得红彤彤。

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种务虚的东西,骗不了真正用脚投票的人。人家又不是三岁小孩,给颗糖就不哭了。人家是要在这里扎根、生活、养家糊口的成年人。

成年人只看实际的。

高明这次的玩法,就实际得有点吓人。它提出的东西,全是硬通货:打造珠三角最容易落户、买房、入学、医养的高地。

你看这几个词,刀刀见血。

落户,意味着身份认同和公共服务资格。

买房,意味着资产和家的稳定。

入学,意味着下一代的希望。

医养,意味着自己和家人的保障。

这已经不是在谈工作了,这是在谈“一辈子”的解决方案。

这就像两个拳击手在比赛,过去大家比的是谁的拳头更硬,能给企业开出更低的成本。现在高明换了个打法,它开始比谁的续航更长,谁更能给“用户”——也就是产业工人——提供一个完美的后勤保障。

这种逻辑的转变,是从“流量思维”到“用户思维”的进化。

过去是“快种快收”,割一茬算一茬。现在是精耕细作,要把工人这个核心“用户”给伺候好了,让他们不但自己不想走,还想拉着老乡一起来。

因为高明想明白了,未来城市间的竞争,争的不是地,不是项目,归根到底是争夺“有稳定预期的人”。

3</strong>

更有意思的是,高明不光对工人喊话,它其实也在对企业喊话。

很多老板有个误区,觉得给工人的福利多了,自己的成本就高了,利润就薄了。

这是一种典型的存量博弈思维。

实际上,一个城市如果能把工人的生活问题打包解决了,对企业来说是天大的好事。

你想想,企业最头疼的是什么?招工难,留人难。一个熟练工的流失,带来的隐性成本高得吓人。重新招聘的成本、培训新人的成本、生产效率降低的成本、产品不良率上升的成本……

这些东西,财报上看不见,但每一分都是从老板兜里掏出去的真金白银。

现在政府站出来说,这些问题我来帮你解决。我负责把生活环境搞好,把配套服务拉满,把工人的后顾之忧全干掉,让他们能安心在你这里干活。

这等于是在给企业的基础设施进行了一次重磅升级。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筑巢引凤”了,这是在给凤凰直接“喂到嘴里”,顺便还把凤凰一家老小的养老保险都给规划好了。

企业要做的,就是安心搞生产,搞研发,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出来。

这种政府、企业、工人三方共赢的局面,才是一个地方制造业最坚固的护城河。

它不再依赖于某项政策红利,或者某个风口,而是建立在一个稳定、健康、可持续的社会生态上。就像一份体检报告,也许短期数据没那么亮眼,但所有指标都健康,没有一点肝上的阴影,这才是最能吸引长期投资者的。

4</strong>

所以,别再把“致敬工人”看成一句轻飘飘的口号了。

在当下的经济环境里,这就是一句最硬核的商业计划书。

它背后透露出的信息是:一个城市开始正视自己真正的根基,开始用产品经理的思维去打磨自己的核心服务,开始从零和博弈的内卷中跳出来,去追求一个增量价值的共生系统。

他们图什么?

图你画的饼够大?图你喊的口号够响?还是图你那办公室里冬暖夏凉的空调?

别闹了,人家图的是实实在在的明天。

一个能让孩子上得起学、看得起病、自己买得起房的明天。

谁能把这个“明天”的确定性给到他们,他们就会用最朴素的方式,用自己的双手、汗水和忠诚,为谁投上一票。

这才是“最美高明工人”这个名号背后,最冰冷也最动人的商业逻辑。

尊重不能当饭吃,但当尊重被打包进落户资格、房产证和子女入学通知书里的时候,它就成了这个时代最硬的通货。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Powered by 爱电竞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