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09 15:21 点击次数:133
娄底多低山丘陵“热线:159-5029-7388 ”,废弃水塔多建于厂区、老旧社区或城郊坡地,常面临周边建筑密集、地形高差大、雨季多雨(年均降水量1300mm以上)等地理挑战,需以“因地制宜”为核心,统筹安全防护、环保管控与高效施工。
一、安全管控:锚定地理风险点
1. 地形适配防护:针对坡地水塔,先平整作业场地(坡度超15°时砌筑挡土坎),使用履带式起重机(接地比压≤0.12MPa)避免陷车;周边50米内有民居时,采用“分段切割+缆绳牵引”工艺,每段重量控制在5吨内,防止坠落冲击。
2. 全流程风险防控:施工前核查水塔结构腐蚀度(重点检测塔筒壁厚),设置双重应急通道;作业人员持高空作业证,全程系双钩安全带,地面设3层缓冲防护网(高度分别为5m、10m、15m),暴雨、大风(风速超6级)天气立即停工。
二、环保管控:贴合本地生态要求
1. 污染物源头控制:拆除前封闭水塔内部残留水体(经沉淀过滤后排放),禁用爆破拆除;产生的混凝土渣、废钢材分类堆放,委托本地有资质单位清运,回收率达95%以上,避免渣土污染丘陵地带土壤。
2. 过程污染治理:作业时在水塔周边设置2米高防尘围挡,搭配雾炮机(覆盖半径≥20m)降尘;施工废水经三级沉淀池处理后回用,噪声控制在昼间≤70dB(居民区),避免影响周边农户、居民。
三、高效推进:适配场地条件
1. 前期精准规划:提前3天完成现场勘察,利用无人机测绘水塔周边地形,优化设备进场路线(避开农田、林地);采用“白加黑”作业模式(昼间切割、夜间清运),缩短工期20%。
2. 动态施工管理:实行“1塔1专班”,分工负责切割、吊装、清运;每日开工前15分钟召开安全交底会,同步跟踪天气变化(关注娄底气象局短时预报),确保施工节奏与地理、气候条件适配,实现“零事故、零投诉”高效完工。
娄底废弃水塔拆除需紧扣本地地理特征,以“安全”为底线、“环保”为前提、“高效”为目标,通过地形适配的防护措施与精细化管理,在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守护区域生态与居民生活,助力城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