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9-03 19:37 点击次数:120
2025年9月1日,A股市场迎来了一场半导体行业的狂欢。晶圆代工巨头华虹公司(688347.SH)在停牌半个月后复牌,股价如脱缰野马般一路狂奔,早盘一度大涨超过18%,最高触及93.92元/股,创下历史新高。尽管收盘涨幅回落至9.18%,但85.71元的收盘价仍然刷新了上市以来的纪录,单日成交额达到66.90亿元,同样创下历史新高。这场大涨的背后,是一场酝酿已久的资本运作和中国半导体国产替代进程的加速。
8月17日,华虹公司发布了一则公告,宣布正在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的控股权。这可不是一笔普通的交易,而是华虹集团履行三年前上市承诺的重要举措。早在2023年7月科创板上市时,华虹集团就承诺在三年内将华力微注入上市公司,以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华力微不是普通公司,它运营着中国大陆第一座12英寸晶圆厂——华虹五厂,工艺水平覆盖65/55纳米和40纳米节点。这家于2011年4月建成投片的企业,与华虹公司本是“兄弟公司”,母公司都是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
8月31日,交易细节揭晓。华虹公司披露的关联交易预案显示,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向华虹集团等4名交易对方购买其合计持有的华力微97.4988%股权,并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配套资金。发行价格定为43.34元/股,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1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80%。
这笔交易对华虹公司意义重大。收购完成后,公司将新增3.8万片/月的65/55nm、40nm产能,总产能将跃居全球晶圆代工前五。华虹公司表示,通过这次交易,双方的优势工艺平台可实现深度互补,共同提升在逻辑工艺、特色工艺领域的技术壁垒与核心竞争力。
市场对这笔交易的反应异常热烈。尽管华虹公司A股自8月18日起停牌,但停牌前的8月15日,股价午后便直线拉升,单日涨幅最高突破16%,当天收涨11.35%,显然有资金提前布局。复牌当日的大涨更是将市场热情推向高潮,今年以来公司A股股价累计上涨近85%,总市值达到1482亿元。
华虹半导体作为中国半导体行业的重要力量,常与中芯国际并称为中国大陆市场的“晶圆代工双雄”。市场调研公司集邦咨询(TrendForce)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华虹集团是全球第六大晶圆代工厂(全球市占率2.7%),也是中国大陆市场第二大晶圆代工厂,仅次于中芯国际(全球市占率5.5%)。
与中芯国际主攻7纳米及以下先进工艺不同,华虹集团主要聚焦28纳米以上的成熟制程,是全球最大的智能卡芯片代工厂(全球市占率超30%),也是中国特色工艺半导体代工龙头。
华虹公司最近的业绩表现可圈可点。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1.07亿美元,同比增长18%;毛利达1.116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40%;毛利率回升至10.1%,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第二季度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环比增长112.1%,经营改善显著。
从收入构成来看,人民币收入为80.18亿元,同比上升19.09%。公司表示,营收变动主要系晶圆销售数量上升。上半年华虹公司12英寸产线产能不断爬坡,出货量持续增长,第二季度产能利用率达到108.3%,环比今年第一季度的102.7%、同比2024年第二季度的97.9%,均有提升。
技术突破是华虹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支撑。公司在55nm eFlash MCU和48nm NOR Flash领域已实现规模量产。55nm eFlash MCU基于浮栅晶体管结构,具备高速读写、高可靠性和成本优化优势,广泛应用于车载控制与物联网设备。48nm NOR Flash通过缩小特征尺寸实现高密度集成,支持DTR传输模式提升效率,广泛用于TWS耳机、AMOLED屏幕和工业控制系统。
深沟槽超级结MOSFET凭借低导通电阻与高开关频率,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逆变器及高效率电源适配器。受益于国产供应链趋势及AI服务器等应用需求增长,华虹半导体模拟与电源管理平台营收同比、环比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华虹公司并没有满足于现状,研发投入持续加大。报告期内,研发投入达9.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18%。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获授权的国内外专利达4735项。
在华虹公司复牌大涨的背后,是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的大趋势。华虹集团正通过产业基金“华虹虹芯”加速推进上下游垂直整合,构建自主可控的半导体供应链体系。
近期,华虹集团旗下产业基金“华虹虹芯”独家完成对北京大束科技的A轮融资,进一步深化其在半导体量测设备领域的布局。大束科技成立于2018年,专注于电子显微镜关键组件的研发与制造,其产品包括电子束、离子束、探测器及热场发射电子源等。公司在多项技术上已实现自主突破,并具备规模化量产能力,能够支持国内电子束量测设备的本土化元件供应。
自2021年成立以来,“华虹虹芯基金”已完成两期资金募集,总规模超过20亿元人民币,目前已投资9家半导体相关企业及1家创投机构,涵盖EDA工具、气体设备、MCU芯片等多个关键领域。
其投资组合中包括多家技术领先的公司:先普半导体专注于气体纯化设备;进芯电子布局中高端DSP芯片;超致半导体深耕高压功率器件;龙图光罩是半导体光罩制造商,已于2024年登陆科创板;爱普特微电子专注RISC-V架构MCU。
这种投资布局与国家第三期大基金的政策方向高度契合。国家通过“核高基”专项、“02专项”等重大科技项目支持高端芯片研发,并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将集成电路列为战略性优先发展方向。税收优惠政策、大基金投资、地方配套支持及人才引进计划共同构成政策合力。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曾战略注资华虹30亿元,并持股一度达6.16%,深度参与其与华力微电子的重组,强化12英寸晶圆制造能力。
然而,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全球半导体市场呈现出一种新的“双轨”周期特征。一方面,由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应用驱动的先进制程需求持续高涨,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主要引擎;另一方面,消费电子、汽车和工业领域则继续面临需求疲软和价格竞争的严峻挑战。
成熟制程领域已经变成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买方市场”,聚集了华虹半导体、中芯国际、联华电子、格芯等众多玩家。这种双轨并行的格局,对晶圆代工厂的战略规划、产能分配和技术路线图制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挑战。
华虹公司对未来发展保持乐观。公司认为,下游需求的企稳趋势在不远的未来仍将继续。“AI相关应用将强劲增长,而消费电子在政策刺激的背景下短期也会有不错的市场表现,汽车等新能源领域可能也处于库存下降的阶段,为未来增长释放空间。”
华虹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短期内,我们需要依靠现有的产能,不断提高工艺能力,并确保产能投入在更有价值的平台。长期来看,我们仍需进行产能扩张,特别是针对特色工艺等更有潜力的工艺节点和工艺平台。”
在产能布局上,华虹制造项目(华虹九厂)已完成首批产能所需工艺及量测设备搬入及装机验证,预计第二阶段的产能配置将提前于2025年底前开启。据2024年年报,华虹九厂规划月产能8.3万片。
华虹公司总裁兼执行董事白鹏认为,产能扩张带来的折旧压力是需要关注的,价格在下半年可以预期有个位数的增长,因为部分在二季度进行的价格调整会在三、四季度显现。
展望2025年第三季度,华虹公司预计销售收入约6.2亿美元至6.4亿美元之间,毛利率约10%至12%之间。这意味着公司业绩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9月2日,华虹公司股价出现回调,收盘报76.8元,下跌10.40%。主力资金净流出4.19亿元,占总成交额8.6%。前10个交易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13.86亿元,股价累计下跌2.18%。这种波动在热门的科技股中并不罕见,也提醒投资者关注短期风险。
尽管有短期波动,但机构对华虹公司的长期前景依然看好。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7家机构给出评级,全部为买入评级;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76.88。根据2025基金半年报公募基金重仓股数据,重仓该股的公募基金共66家,其中持有数量最多的公募基金为信达澳亚基金的信澳新能源产业股票A。
华虹公司的复牌大涨和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的加速,只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不断突破,以及市场需求的稳步增长,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华虹公司与华力微的整合,将为中国半导体行业增添一块重要的拼图,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