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爱电竞 > 产品展示 >

歼-35量产引美媒唱衰,称将被歼-50六代机取代,但其获沙特等国订单,性价比高且与六代机高低搭配具实战价值

发布日期:2025-08-18 19:25    点击次数:198

歼-35隐身战斗机刚宣布量产,美国媒体就急吼吼地给它判了"死刑":五年后落伍,被自家六代机歼-50一脚踢开! 这可不是什么小打小闹的预测——按美媒说法,歼-35生产线还没捂热乎,2030年歼-50就要踩着它的肩膀登上航母甲板。更绝的是,沙特转头就签了36架歼-35订单,仿佛在嘲笑这种"生存危机"纯属瞎操心。#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歼-35的量产,原本是中国海军扬眉吐气的大新闻。 它是中国电磁弹射航母的"标配",让海军首次拥有能和美军F-35C掰手腕的隐身舰载机。 美国《Military Watch》都不得不承认:歼-35一上舰,西太平洋的天空彻底变天了,美军制空权优势正在瓦解。 这架战机浑身是"黑科技"——机翼和机身融成一体,雷达波照上去像泥牛入海;机载相控阵雷达能同时锁定十几个目标;专为航母设计的起落架,扛得住盐雾腐蚀和粗暴着舰的折腾。

可偏偏这时候,沈飞的厂房里飞出个"程咬金"。 歼-50六代机不仅完成了陆地试飞,连航母触舰复飞测试都搞定了。 它的性能参数直接碾压歼-35:速度飙到5马赫(歼-35只有1.5马赫),雷达反射面积小到0.001平方米(相当于歼-35的十分之一),甚至自带"变形"技能——机身蒙皮能动态调整,让雷达波绕道走。 更让美国人冒冷汗的是,中国两款六代机歼-36和歼-50的试飞频率高得离谱,歼-36一个月能飞12次,抵得上美国同行两年的工作量。

歼-35的尴尬,恰恰因为中国航空工业跑得太快。 按传统节奏,一款战机从首飞到量产至少十年,可中国硬是把歼-35的周期压缩到四年。 这边歼-35A空军型刚下线,那边歼-20早已量产数百架,性能和可靠性都更胜一筹。 海军更纠结:新造的福建舰甲板,据说已按歼-50的尺寸重新改造;沈飞的生产线像开了挂,每两天就能下线一架六代机。

连中东土豪都嗅到不对劲。 原本等着买美国F-35的国家,突然集体观望——卡塔尔、埃及私下打听:能不能跳过五代机,直接买带量子雷达和变循环发动机的歼-50?

但歼-35真就这么"短命"吗? 军工专家们第一个不答应。

首先,技术差距不等于实战差距。 歼-35的雷达反射面积仅0.01平方米,比F-35C还小六倍;双发动机的设计,比单发的F-35C更安全可靠;它能挂载霹雳-15导弹(印巴空战中的"明星武器"),反舰和对地打击样样精通。哪怕六代机服役,歼-35也能升级——最新批次已装上"玄女"AI系统的简化版,空战决策速度快了7倍;涡扇-19发动机的推重比提升15%,战斗力照样能打。

其次,价格才是硬道理。 歼-35单价约6500万美元,只有F-35的一半多。 巴基斯坦一口气订了40架,沙特签下36架,背后看中的就是这份性价比。 美国F-16生产线撑了40年,至今还在接单,就因为便宜好用。歼-35走的正是这条"长寿路"——开放式任务系统支持定制改装,客户想要电子战型或侦察型,工厂立马能调参数。

最关键的是:打仗不是"斗兽棋"。 未来战场讲究高低搭配:六代机歼-50当"尖刀",负责踹门打掉敌方雷达;歼-35作为"铁锤",在中空清扫敌机、掩护轰炸群;无人机群贴地飞行,专搞精准斩首。 这种立体打法,哪是单一机型能包办的?

所以外媒嚷嚷的"生存危机",在中国军工眼里反而是"战略机遇"。 沈飞的生产线早有准备:四条脉动生产线年产能冲到200架,既能造歼-35,也能随时转产歼-50。 等到2030年歼-50正式列装,歼-35早完成160架海军订单,顺势转向外贸市场。 而美国盟友想买F-35? 排队等五年起,这空档期够歼-35抢下大半市场。

歼-35总设计师说过一句大实话:"战机换代不是换手机,歼-20和歼-10C现在不也一起飞吗? "说到底,中国军工的野心从来不是造一两架"明星战机",而是打造一个让对手算不过账的战争机器——当六代机在天上指挥无人机群时,歼-35在下面照样能把敌人揍得找不着北。



Powered by 爱电竞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