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18 15:46 点击次数:122
特朗普刚上台没多久,就开始对印度下手了。说起2025年夏天这桩事儿,得从特朗普的贸易政策说起。他一直强调美国优先,讨厌别的国家跟俄罗斯做生意,尤其是买油和武器,因为这等于间接支持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印度呢,这些年从俄罗斯进口了不少石油和军事装备,这让特朗普看不顺眼。7月30日,他先宣布对印度商品征收25%的对等关税,紧接着8月6日又加码25%的惩罚关税,总税率直接飙到50%。这不是小打小闹,影响的可是印度出口到美国的各种东西,从纺织品到钢铁,经济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特朗普这么干的理由挺直白,他说印度买俄罗斯油就是在资助俄罗斯的战争机器。白宫的公告里写得清清楚楚,印度政府直接或间接进口俄罗斯石油,这违反了美国的国家利益。说实话,特朗普的风格就是这样,喜欢用关税当武器,之前对中国、欧盟都这么玩过。现在轮到印度,他觉得印度作为大贸易伙伴,应该听美国的,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转而买美国货。可印度有自己的算盘,这些年为了能源安全和国防需求,跟俄罗斯合作紧密,S-400导弹系统就是例子,美国威胁过制裁,但印度还是签了合同。
印度那边反应可不慢。8月8日,路透社爆出消息,说印度暂停了跟美国的几笔大武器采购计划,总值大概36亿美元。包括通用动力公司的斯特赖克装甲车、雷神和洛克希德马丁的标枪反坦克导弹,还有波音的六架P-8I反潜巡逻机。这些装备本来是印度军方急需的,用来加强陆战和海上监视能力,尤其是针对印度洋地区的威胁。
消息来源是三个印度官员,他们说关税一出,谈判就卡住了,没法推进。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原计划访美,本来要在华盛顿宣布这些合同,现在行程直接取消了。印度国防部后来出面否认,说没正式暂停,一切按程序走,但实际情况是,访美日程没公布,采购也没新进展。这事儿让外界觉得,印度在用行动回击特朗普的压力。
印度和美国的国防合作这些年其实在升温。从2019年起,印度从美国买了价值超过200亿美元的武器,包括阿帕奇直升机和C-130运输机。特朗普第一任期时,还推动过印美战略伙伴关系,2020年访问印度时跟莫迪搞了大集会。但现在情况变了,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美国要求盟友断绝跟俄的能源和军贸联系。印度没完全听,2024年石油进口中,俄罗斯占了近40%,因为价格便宜,能省钱。特朗普第二任期一上台,就把这当成靶子。8月6日的关税公告里,他明确说这是针对印度不合作的态度。
印度为什么不完全转向美国?一方面是历史原因,印度军队的装备体系大半来自俄罗斯,换供应商成本高,维护也麻烦。SIPRI的报告显示,2019到2023年,俄罗斯武器占印度进口的36%,法国29%,美国13%。印度在多元化,但短期内离不开俄罗斯。另一方面,政治上,莫迪政府强调战略自主,不想被美国牵着鼻子走。关税一加,印度国内舆论炸锅了,很多经济学家说这会破坏双边信任,影响贸易额。印度出口到美国的商品每年上千亿美元,关税50%意味着企业成本暴涨,订单可能流失。
特朗普那边还不止关税,他还下达了一些军事指令,虽然不是直接针对印度,但氛围挺紧张的。8月1日,有报道说他命令核潜艇部署到“适当区域”,回应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的推文威胁。那推文说特朗普对乌克兰的制裁是走向战争的步骤。特朗普的指令是针对俄罗斯的,但间接影响了像印度这样的国家,因为美国在印太地区加强部署,监视中国和俄罗斯的活动。印度作为四方安全对话成员,本来跟美国合作密切,现在关税一事儿让关系凉了半截。
印度暂停武器采购的决定,影响不小。那些斯特赖克车是用来提升机械化部队的机动性,标枪导弹对付装甲威胁,P-8I飞机加强海军的反潜能力。谈判暂停后,美国军工企业如波音、洛克希德马丁得调整生产计划,股价可能波动。印度转而可能加深跟俄罗斯的合作,8月8日,莫迪和普京通电话,重申战略伙伴关系,还计划年底普京访印。这等于告诉特朗普,印度不会轻易屈服。印度还表示,如果价格合适,可以减少从俄罗斯买油,转向美国或其他地方,但前提是关税得谈清楚。
全球反应也挺有意思。俄罗斯站出来支持印度,说特朗普的关税是强迫别国断绝跟俄贸易的企图,不符合主权原则。中国没直接表态,但作为印度的大贸易伙伴,可能从中渔利。欧洲国家像德国、法国,本来是印度的武器供应商,现在机会更大。法国卖的阵风战斗机已经占了印度进口的大头。经济学家警告,特朗普的关税战可能导致全球供应链乱套,印度出口减少会影响就业,失业率本来就高。
特朗普的军事准备指令,更像是针对拉美毒品集团的。8月7日,有报道说他秘密授权五角大楼制定对拉美贩毒组织的打击选项,包括用特种部队或无人机。但这事儿跟印度没直接关系,只是显示特朗普喜欢用强硬手段解决问题。印度官员说,暂停采购不是永久的,一旦关税和双边关系明朗,就能重启。但现在看来,短期内难了。印度国防部强调,没书面指令暂停,留了回旋余地,但实际行动是拖着。
这桩事儿暴露了印美关系的脆弱性。表面上战略伙伴,实际贸易和地缘政治有冲突。特朗普想用关税逼印度选边站队,但印度选择平衡外交,莫迪政府推动本土武器生产,减少依赖。2025年上半年,印度从美国买了F-35的意向,但现在黄了,转向俄罗斯苏-57。经济上,印度企业开始调整供应链,仓库货物堆积,工人加班但订单少。
长远看,这可能推动印度加速国防自给。莫迪的“印度制造”计划,本来就瞄准本土化,现在更有动力。军购谈判拖延,双边信任受损,但没到破裂地步。印度转向中国加强经济互动,峰会签协议。特朗普坚持关税,军方选项没执行,关系进入观察期。新合同没签,事件悬而未决。
关税一加,武器采购停,防长不去了,大家都得掂量掂量。印度老百姓关心的是油价和就业,美国那边是选举承诺。政治博弈就这样,表面热闹,背后算计。希望别升级成更大冲突,大家还是谈谈好。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