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18 23:50 点击次数:158
最近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个信息:某互联网公司领导在群里放狠话,"不能加班的请离开,我每天干到凌晨2点,跟不上节奏的不要拖后腿"。这话一出,立马在程序员圈子里炸开了锅。说实话看到这种言论,我第一反应是:这领导怕不是活在十年前吧?
现在的年轻人,早就不是任人宰割的韭菜了。
95后和00后这批职场新人,最讨厌这种把加班当作英雄行为的扭曲文化,她们更看重工作和生活平衡,以及实现个人价值,而不是靠透支健康去获得领导认可,我认识的一个95后程序员朋友,就因为领导要求每天干到凌晨2点,第二天直接辞职走人,临走前还在公司群里发了一句话:"这破班谁爱上谁上,老子不伺候了!"
这类“加班至上”的管理理念,可视为领导无能力的表现,真正有水平的领导关注的是团队的工作效率与产出质量,而非员工在工位上坐了多久,长期高负荷加班不但会令员工身心疲惫致工作效率大幅降低,更可怕的是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白天混时间,晚上加班装样子,如此这般的团队能做出什么好产品?
更讽刺的是,那些天天喊着加班的领导,往往自己就是最大的摸鱼高手。
我有位在互联网大厂工作的朋友跟我说,他们部门的主管经常在群里发自己加班到凌晨的朋友圈,但实际上每天下午三点才到公司,来了之后还关上门打游戏。“作秀加班”的风气正逐渐影响整个职场环境,员工们也不得不跟着装模作样,既浪费了时间,又消磨了工作热情。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长期熬夜加班对身体的伤害是不可逆的。像大多数的互联网公司员工,90%都有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脂肪肝、颈椎病、失眠、脱发.最夸张的是有个28岁的程序员,体检报告比50岁的大叔还糟糕。
其实反对996并不是反对奋斗,而是反对无效的内卷。真正聪明的公司,都在想办法提高单位时间的工作效率,而不是靠延长工作时间来堆业绩。像某知名外企就实行"四天工作制",结果发现员工效率反而提高了40%。这说明什么?说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与其让员工疲惫不堪地熬时间,不如让他们在最佳状态下高效工作。
有些让人无奈的是,一些领导把“加班文化”说成是“拼搏精神。
这完全是偷换概念。奋斗是为了实现目标,加班只是手段之一,而且往往是最低级的手段。把手段当成目的,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清醒了。他们知道,用健康换来的那点加班费,可能还不够以后看病的。所以当遇到那种"不加班就滚蛋"的领导时,他们真的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开。毕竟这年头找工作虽然不容易,但找个尊重员工基本权益的公司还是没问题的。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