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19 22:12 点击次数:177
▶ 老乡唠叨:兵家有云胜败在所难免
你说这兵家,古往今来都讲究个输赢,谁都想打个漂亮仗,拿个好名声,但其实,打仗这事,胜败常有
“兵家有云,胜败乃兵家常事”
就算是那些牛逼的将领,也难免有败仗,挫折
甚至于有时候失败还是让他们成长的催化剂
你想,从春秋战国那会儿,到唐宋元明清,再到近现代的各种大仗,咱中华儿女出了不少英雄豪杰,比如项羽、韩信、岳飞、成吉思汗、郑成功啥的,他们一生折腾了个天翻地覆
有些人虽然败过几次,但打败他们的人也不多,胜利者那可是稀罕货,胜败之间
▶ 抗战时期的“老不败”——罗炳辉
说起抗日,咱们中国也出现过一位铁打的将军
你知道,他那30多年的军事生涯,可是屡战屡胜,没尝过一次败仗
最让人敬佩的,是他那套三大战术
连日本鬼子都吃尽了苦头
这人,实在就像咱们乡下的老黄牛,稳稳当当
这就得说说他的成长经历了
▶ 罗炳辉的童年:从山村娃到兵家老手
你瞧,这罗炳辉出生在云南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1897年
父母给他起名叫罗德富,啥意思
就是希望他以后能发大财,家里穷得叮当响,但父母俩还算有点儿心眼,虽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那时候,村里人都穷得叮当响,地主更是横行霸道
罗炳辉小小年纪就看不惯这些,虽然没怎么上过大书,但嘴巴利索,跟地主不服气,常常和他们争吵,有次还把地主告到县衙
你说他心里这股劲儿,可真是个气头上长出来的
最让他心里有个底,就是看见地主被军人打得鼻青脸肿,心里就想:这世道,还得靠自己整点儿本事
虽说家里穷,但他这股子不怕事的劲,特别明显,第一次出门迷路,碰到找家人的
这事儿虽说没啥大事儿,但他心里就觉得:要是能当兵,啥事都能靠自己
▶ 转折点:从炮兵到红军,走上真正的路
到了16岁,罗炳辉一心想当兵
可是在炮兵营里,他发现那些所谓的“军队”,根本不是什么好东西,都是些为非作歹的军阀,欺压老百姓
他一看,心里就不舒服,就决定换个地方,四处打探消息,听说滇军的朱培德人不错
还记得那会儿,他日夜兼程,差不多赶了100公里,把情报送到朱培德那儿
活脱脱一个情报员的模样
等到他在军队呆得越久,才发现里面的事儿也不像表面那么简单
蒋介石开始把矛头指向红军,罗炳辉和红军打交道多了,他才看到,红军士兵其实挺朴实、讲义气
不像一些人说的那么邪乎
经过一番秘密接触,他还偷偷放走了一批红军战士
这事儿让他心里那叫一个激动
后来,心一横,加入了共产党
▶ 老兵出身,战术绝活——罗炳辉的三大战术
你问他咋打仗
这人天生就有点军事天赋,说实话
记得他第一次带队打仗,就是对付蒋介石的围剿
当时,他故意把队伍边撤退边扔东西,装出一副败退的样子
让敌人觉得自己占上风了
其实,他早就埋伏好了,等敌人轻信
咱们就给他们来个迎头痛击
毛主席还夸他“牵牛鼻子”的高手,真是说得对
他那枪法,别提多准了,经常拿起手枪打树上的麻雀,飞得那叫一个快,那场景
咱们乡下人看了都觉得厉害
久而久之,他的名声传开了
部队里的人都问:“你枪法到底有多准
”他笑笑,说:“打麻雀那是小事
” 他还自己琢磨出三招绝活:梅花桩、麻雀战和地堡伏击
这三招,实在就是当时八路军的“看家宝”
让日本鬼子吃了不少苦头
梅花桩的布局,就是用像梅花一样的阵型,把队伍分成几个小股,让敌人轻敌一冒进,就被夹在中间
比如在金牛山那仗里,他用一比十的伤亡比例,重创了日军的三个中队
麻雀战,这名字听着就轻巧
说实话就是用小股兵力不停地骚扰敌人
你想,就像麻雀叽叽喳喳啄食
目标不是要全歼,而是扰乱敌人的节奏
更牛的是,罗炳辉还开发出不用太多武器
就能用环境和身边的“家伙什儿”搞事的招数
你知道,五尖山那场战役,八路军在正面传来败仗的消息
罗炳辉就安排情报员打探敌人的动向,等敌人放松警惕,他就撤出地堡,装出示弱的样子,诱使敌人轻举妄动,一下子就设下埋伏
把他们狠狠打了个措手不及
▶ 30余年未尝一败,靠的就是灵活变通
你说他为什么老打胜仗
其实,关键在于他特别善于观察,懂得根据环境和敌情变化调整战术
不会死板板地用一套死套路
像日本鬼子,吃过他几次亏,心里也明白了
下一次还会被他耍得团团转
好多将军、战士都说,他是“活的军事百科全书”,每次请教,他都笑呵呵的
你知道,咱们这位老战士
打了胜仗,他都把战备物资留下
自己穿着一身破旧的灰色军装,走在大街上那叫一个朴素
记得有次参加个军政晚宴,他那身打扮就引起不少人的嘲笑——毕竟场上大多是穿崭新制服或者西装的人
有人还说:“你们八路军也太不注意形象了,这种场合怎么能穿成这样
”罗炳辉就笑着说:“咱们共产党人不喝兵血,战士和将领吃一锅饭
”这话一出口,气得那人脸都红了
他身体很吃不消,战事一多
胃病和高血压折磨得厉害
1941年后,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有次在抗战快结束时,他身体实在扛不住了
可他那心肠硬,没多久就偷偷溜回部队
有人劝他别太拼了,身体要紧,但他说:“不学不打仗
1946年,他带部队在枣庄打了一场漂亮的仗,歼敌三千多
算得上是他戎马三十几年最得意的战役
可惜,没多久他就突发疾病,走得太早
虽然一辈子战无不胜,但也没能看到新中国的成立
这一份光荣,除了战场上打败敌人
更在于他那种坚守信仰、无私奉献的精神
▶ 俺们这边的心头好:像他这样的人,是真正的英雄
你看,罗炳辉的一生,像咱们乡下老农一样,朴实无华
但每一场战斗都打得沉稳、得劲
他不是那种一味追求荣耀的人,他更像咱这边的老农,实打实
靠的是真本事和一股子韧劲
人家说“英雄不问出处”,这话绝对没错
就算是个农村娃,也能变成战场上的大英雄
关键在于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他身上的精神,咱们得学
哪怕是再难的事,只要心里有信念,脚踏实地往前走
你说这些,咱们普通人不也是一样
生活中遇到点儿困难,咋说,咱们也得像他一样,咬紧牙关
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得劲不得劲”的英雄
这就是咱山东老乡眼里的罗炳辉,一个用血和汗水写成的传奇
你说咱们以后遇到啥难事,也得学他那股子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