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爱电竞 > 产品展示 >

夏侯霸投蜀揭秘!姜维询问司马懿计划,夏侯霸点名钟会是最大威胁

发布日期:2025-07-11 13:19    点击次数:195

当我们回顾三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目光往往会聚焦在那些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身上,比如诸葛亮的智谋、关羽的义气,或是司马懿的隐忍。

但历史的有趣之处,就在于一些不那么起眼的人物,在关键时刻说出的一两句话,却能像精准的预言一样,揭示未来的走向。

今天咱们要聊的,就是这么一位人物,他就是从曹魏阵营投奔到蜀汉的大将——夏侯霸。

他的一番话,在当时可能没多少人当回事,但事后回看,却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看人的眼光,实在是太毒了。

这事儿得从公元249年说起,那一年,曹魏政坛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就是“高平陵之变”。

简单来说,就是装病多年的司马懿,趁着当时掌权的大将军曹爽陪小皇帝出城扫墓的机会,突然发动政变,把首都洛阳给控制了。

紧接着,曹爽和他的亲信党羽,全被司马懿找了个由头给收拾了,而且是株连三族,杀得人头滚滚。

这一下,曹魏的天下,实际上就从姓曹的,慢慢要转向姓司马的了。

夏侯霸当时是什么身份呢?

他是征西大将军,是曹魏在西部战线防御蜀汉的最高军事长官之一。

更重要的是,他的父亲是名将夏侯渊,他跟曹操、曹爽他们家都是沾亲带故的,是曹氏宗亲集团的核心成员,也是曹爽一手提拔起来的。

现在曹爽倒台了,司马懿要清除曹爽的势力,夏侯霸这个位置就变得异常危险。

司马懿很快就派了郭淮来接替他的职务,而这个郭淮,恰恰跟夏侯霸一直有矛盾。

这信号已经很明确了,回去洛阳,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夏侯霸是个明白人,他知道政治斗争的残酷,不是你忠心耿耿就能幸免的。

站错了队,就是万劫不复。

他还劝自己的外甥夏侯玄不要回京城,可夏侯玄不听,总觉得自己行得正坐得端,回去能说清楚,结果一到洛阳就被抓,最后也是家破人亡。

看透了这一切的夏侯霸,选择了唯一的一条生路——投奔敌国蜀汉。

一个曹魏的宗室重臣、高级将领,投降了打了半辈子的死对头,这在当时绝对是爆炸性新闻。

蜀汉这边对他的到来,也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

后主刘禅没有过多为难和猜忌,直接给了他一个车骑将军的职位。

这个官职在当时蜀汉的武将体系里,地位非常高,仅次于大将军,可以说给了他极大的尊重和信任。

这其中,除了政治上的考虑,可能也有一点亲戚关系。

刘禅的皇后是张飞的女儿,而张飞的妻子,正是夏侯霸的堂妹,算起来,大家还真能攀上点关系。

到了蜀汉之后,夏侯霸和当时主持北伐军事的姜维,关系处得相当不错。

两个人都是有志于恢复汉室、讨伐曹魏的人,共同的敌人和相似的处境,让他们很有共同语言。

作为蜀汉的军事主帅,姜维最关心的,自然是对手曹魏内部的情况。

他急切地想从夏侯霸这位“内部人士”口中,得到第一手的军政情报。

有一次,姜维就问了夏侯霸一个他最关心的问题:“现在司马懿掌了大权,您觉得,以他的为人,会不会马上就对我们蜀汉动手?”

夏侯霸听了之后,摇了摇头,给出了一个非常冷静和精准的分析。

他说,司马懿现在刚刚拿下大权,国内还有很多曹氏的旧部和反对势力,他的首要任务是稳定内部,把那些不服他的人都清理干净,暂时还顾不上咱们。

这个判断,完全符合当时的政治逻辑。

但紧接着,夏侯霸话锋一转,提到了一个让姜维感到有些意外的名字。

他说:“我们真正要担心的,不是司马懿,也不是现在西线那些将领。魏国有一个年轻人,叫钟会,这个人,才是我们未来最大的麻烦。”

姜维当时肯定是有点疑惑的。

钟会是谁?

在当时,钟会的名气主要是在魏国的朝堂之上,大家都知道他年轻有才,脑子特别好使,是司马昭身边的大红人、智囊团的核心。

但在军事上,他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更没有像邓艾那样,在西线跟姜维真刀真枪地干过好几仗。

姜维常年面对的敌人是邓艾,自然会觉得邓艾才是心腹大患。

他可能不太理解,为什么夏侯霸会跳过战功赫赫的邓艾,反而去强调一个远在后方的“文官”。

夏侯霸接着解释了他的理由。

他说,邓艾这个人,虽然能征善战,是个非常厉害的将才,但他终究是个纯粹的军人,心思相对单纯。

而钟会不一样,这个人年纪轻轻,但城府极深,心眼特别多,善于玩弄权术,而且野心极大,绝对不是一个甘心屈居人下的人。

司马昭虽然重用他,但将来未必能驾驭得了他。

夏侯霸看人的角度,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军事能力评估,而是深入到了人性的层面——也就是一个人的“野心”和“不可控性”。

这个预言,在当时可能就像一颗小石子投进水里,没引起太大的波澜。

毕竟,眼前的敌人是邓艾,未来的威胁还显得有些遥远。

然而,十几年后,历史的发展,却让人对夏侯霸的洞察力感到不寒而栗。

公元263年,司马昭决定发动灭蜀之战。

他任命的总指挥,正是钟会,给了他十几万大军,从正面主攻。

同时,派邓艾率领一支偏师,执行了那个堪称军事史上奇迹的“偷渡阴平”计划。

结果我们都知道,邓艾出奇制胜,像一把尖刀直插蜀汉腹地,兵临成都城下,后主刘禅开城投降,蜀汉灭亡。

从战功上看,邓艾是灭蜀的第一功臣。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才真正印证了夏侯霸的担忧。

手握重兵、身在成都的钟会,看到大功告成,他那潜藏已久的野心终于彻底爆发了。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利用司马昭的猜忌,诬告邓艾谋反,然后用一道命令,就把邓艾父子给抓了起来,顺理成章地把邓艾的部队全部吞并。

转眼之间,蜀地的二十万魏军,全部落到了钟会一个人的手里。

此时的钟会,觉得时机已到。

他拉拢了被俘的姜维,准备在蜀地起兵造反,自己当老板。

他甚至已经想好了剧本:如果成功,就统一天下;如果不成功,就退守四川,做第二个刘备。

可以说,他把一切都算计好了,唯独算错了一件事——人心。

他手下的那些魏国将士,都是北方人,打了胜仗,立了功,心里想的是回家领赏,封妻荫子,谁愿意跟着他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打一场前途未卜的内战呢?

结果,钟会的宏图大业还没开始,就因为内部哗变,几天之内就身死人灭。

而这场动乱,也间接导致了邓艾的悲剧。

为了斩草除根,新来的监军卫瓘派人把押送途中的邓艾也给杀了。

现在我们回过头再看夏侯霸的那个预言,就会发现他的高明之处。

他早就看透了,邓艾虽然是蜀汉的劲敌,但他是一个“可控”的威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的工具。

而钟会,是一个“不可控”的巨大变数,他的野心和能力,一旦被释放出来,不仅会威胁敌人,更会反噬自己人,搅乱整个棋局。

事实证明,正是钟会的野心,最终导致了魏国两位灭蜀功臣(钟会自己和邓艾)的双双殒命,让司马家族不费吹灰之力就收拾了残局。

夏侯霸的判断,不是基于战术层面的优劣,而是基于对人性深处最根本的欲望和风险的洞察。

这种穿透表象、直达本质的能力,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确实是一种了不起的智慧。



Powered by 爱电竞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