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10 11:27 点击次数:142
政策限产与成本重构的双重变奏下,行业正穿越周期底部
周期位置:下行尾声的弱复苏信号
供需双弱格局延续
6月钢铁行业PMI降至45.9%,连续两月下滑,指向需求疲软与生产收缩的困境。但7月2日板块单日主力资金净流入9.4亿元,较5日均值暴增110亿元,市场情绪悄然转向。这种“数据冷、资金热”的背离,折射出对政策托底与盈利修复的预期。
利润修复初现端倪
经历2024年全行业亏损(规模以上钢企利润-233亿元)的至暗时刻后,2025年Q1吨钢毛利回升至180元左右。5月黑色金属冶炼利润同比大增55.5%,环比增57%,部分企业如首钢股份扣非净利同比增1053%,印证盈利底部已现。
供给变革:政策驱动的产能出清
产能置换暂停与环保加压
2024年8月工信部暂停钢铁产能置换,复制2020年低谷期调控路径;2025年新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将环保指标全面升级,要求2026年前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目前仅43%产能完成改造,未达标企业面临吨钢成本攀升压力。
主动减产与库存优化
唐山7月烧结机限产30%政策落地,预计产能利用率从83%降至70%对话历史。2月钢材库存1850万吨,同比降8.6%,高附加值产品库存占比升至35%,显示供给侧结构性优化正在深化。
需求重构:地产退潮与制造业崛起
结构性机会凸显:板材消费量同比增4%-5%,螺纹钢则降16%,“板强长弱”格局延续。新能源车、风电等领域用钢需求增速超25%,成为新增长极对话历史。
房地产:2025年预期新开工面积降7%~10%,建筑用钢需求持续萎缩。
基建:2025年预期投资增速3.5%-4%,对钢材托底效应减弱但仍关键。
制造业:2025年预期设备投资增25%,汽车/造船用钢增4%-8%。
出口:2025年预期净出口量增2.4%,对冲内需不足的核心变量。
成本红利:原料宽松下的利润再分配
铁矿供应放量压制成本
西芒杜铁矿2025年底投产(初期产能6000万吨),叠加澳洲、巴西增产,铁矿石价格中枢或下移至70美元/吨。当前港口库存高企,供强需弱格局难改。
废钢替代加速绿色转型
2月重点钢企废钢比达22.5%创历史新高;政策要求2025年电炉钢占比提至15%,废钢利用量达3亿吨,倒逼短流程炼钢技术升级。
钢铁板块是否能够迎来供给侧改革的大周期呢?
在目前商品整体估值偏低、空头离场背景下,交易层面短期无法证伪,后续多头/宏观资金基于预期可能对国内品种进行多配,可能会重新形成“强预期、弱现实”格局。
但需明确当下与上一轮15年商品供给侧改革牛市并不具备可比性:
首先政策重点在“无序竞争”,内卷损害中小微企业现金流,进一步传导到民生,本质是一个稳定的问题,而非一两个行业的问题,去产能可能去的是下游,对商品来说反而是需求的缩减,而非供应收缩。
其次,产能过剩≠落后,例如地条钢十多年前是落后产能,但现在技术改造后污染减少、效率增加、产能增大、技术含量上升,国内工业品的供应端可能并非决策层眼中的落后产能,反而是先进产能(例如大化工一体化装置)。
第三,强调产能“有序退出”,关系到地方就业、GDP、税收,而不是15年那种行政命令一刀切,近几年中央重要会议、文件都强调“各地根据自身情况调节”。
最后最重要的是,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商品牛市,关键要需求配合,15年有史无前例的房地产刺激和居民加杠杆,而现在没有,传统投资端依然在下行,且暂时看不到反转迹象,需求端是缺位的。
结语
钢铁行业的“L型”筑底接近尾声,但复苏强度仍受制于地产下行与全球贸易环境。政策限产、成本下移、制造业升级三力共振下,2025年行业利润有望实现弱修复,阶段性行情会有,但很难再现超级周期的行情。真正的周期反转,还需等待地产风险出清与全球制造业需求共振的曙光。
#优质作者流量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