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04 04:37 点击次数:64
你有没有想过,隔着几十米的河,两边的人生竟能完全不一样? 在欧洲东部,站在普鲁特河岸边,你往左看是罗马尼亚,人均GDP 1.45万美元;往右看是摩尔多瓦,只有4800美元。短短一条河,差距像从高楼直接掉到地板。
这事得从历史说起。
如果人生是条路,两国在十九世纪走上了两条不同的岔路口。
罗马尼亚虽然长期受奥斯曼控制,但最终在19世纪摆脱外族统治,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还顺带把西欧那套法律和制度请回了家。
摩尔多瓦呢?
从1792年起就跟着俄罗斯混,后来直接进了苏联“大家庭”,等再回头时,整套体制早就烙上了苏联的印记。
说白了,一个孩子是去西方留学,一个在苏式大院里长大,长大后思维方式肯定不一样。
我每次去看那些历史遗迹时,总觉得这条河像是个分界线:河西边的城市房子新得发亮,河东边的还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制度的差距,就这样一点点累积。
罗马尼亚走的是大陆法系+西欧治理,透明度高一点,办事效率也快。摩尔多瓦沿袭的苏式官僚体系,办啥事都绕来绕去,腐败问题更麻烦。
2023年的腐败感知指数:罗马尼亚66名,摩尔多瓦102名,数据冷冰冰,却能直接看出营商环境差多少。
还有个关键节点——2007年,罗马尼亚加入了欧盟。 这个“入场券”让罗马尼亚得到了1500多亿欧元的支持资金,修路、修桥、搞教育、发展科技,统统用上了。更重要的是,加入欧盟等于坐上了直达列车,市场开放,人才可以自由流动,资本来了,机会也来了。
摩尔多瓦呢?虽然跟欧盟关系不错,但始终停在门口,能拿到的援助有限,推动不了大格局的改变。
换个角度看地缘政治,差距就更明显了。 2023年,罗马尼亚的外国直接投资高达45亿美元,因为大家相信它的安全环境和制度稳定。摩尔多瓦呢?只有4亿美元,俄乌冲突一打,投资商心更虚了。
两国的经济结构也像两张完全不同的拼图。罗马尼亚靠制造业、汽车、软件外包撑起一片天,布加勒斯特的科技园区都能挤满年轻人。 摩尔多瓦主要靠农业,葡萄酒、烟草这些老本行支撑经济,科技产业?基希讷乌的工业区看起来更像我家老家废弃的粮仓。
还有能源和数字化。罗马尼亚风电、太阳能搞得热火朝天,摩尔多瓦能源还得靠进口,网络带宽和普及率也慢半拍。
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人才。 罗马尼亚大学毕业率有26%,摩尔多瓦只有12%。年轻人要么去国外打工,要么干脆不回来,结果就是“人才流失—经济落后—再流失”的恶性循环。
所以说,地理近不等于命运近。 这条普鲁特河虽然窄,但分开的不只是土地,更是两种制度、两条发展路。
罗马尼亚的选择很明确——拥抱欧洲一体化,虽有阵痛,但换来了红利;摩尔多瓦左右摇摆,想靠近欧洲,又摆脱不了俄罗斯的牵制。历史像在河边画了一条线,但真正的走向,是靠每个国家自己定的。
写到这里,我脑子里又浮现出那条普鲁特河的画面:河水静静流淌,可岸边的生活,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各位领导,你们觉得呢?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