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09 22:14 点击次数:58
就在全球贸易的牌桌上,所有人的目光都还盯着华盛顿,等着看特朗普的下一张牌怎么打,大西洋对岸的欧盟却突然自己掀了桌子,这操作着实让人有点看不懂。他们似乎连美国的“开跑”信号都懒得等,就急不可耐地把枪口调转向了中国。
故事要从九月中旬说起,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毫无征兆地提议,要把12家中国公司打包送进制裁名单。这还没完,月底的时候,一个分量更重的“惊喜”砸了下来:直接对中国的钢铁产品,挥起25%到50%的关税大棒。这一套组合拳,打得又快又狠,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特朗普亲自下场指挥了呢。
大哥动嘴小弟跑腿
要说这背后没有特朗普的影子,那真是自欺欺人。整个九月,他就像个在场边不断大吼的教练,拼命催着欧洲这帮队友下场肉搏。月初的时候,他还在公开喊话,要求欧洲领导人必须在经济上对中国“有所表示”,甚至还顺带敲打他们,别再买俄罗斯的油了。
没过几天,在华盛顿的一场美欧高层对话里,特朗普的嗓门更大了,直接把对华“二级关税”的调门抬到了100%。为了让这帮盟友能安心地冲在前面当炮灰,他甚至还贴心地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安抚:兄弟们先上,我一定“配合跟上”。
这小算盘打得,整个地球都听得见响声。他就是想让欧洲人先去趟雷,去承受第一波反噬的风险和代价。而他自己呢,则可以优哉游哉地躲在后面,看情况不对就抽身闪人,看情况有利就下场收割。这意图,简直是写在了脸上。
布鲁塞尔最听劝的人
面对特朗普这种赤裸裸的算计,任何一个脑子没进水的政治家,都得先掂量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表现,却着实让人开了眼。她对特朗普的指令仿佛不是听进去了,而是刻进了DNA里,甚至还主动超额完成任务。
九月十九号,在一场欧盟委员会的视频会议上,冯德莱恩正式抛出了针对俄罗斯的第十九轮制裁方案。本来这事儿跟中国八竿子打不着,可她说着说着,话锋突然一转,极其生硬地就把矛头指向了中国。
她提议制裁12家中国公司,包括炼油厂和石油贸易商。给出的理由更是轻飘飘得可笑,就一句“支持俄罗斯军事工业”。这借口,糊弄鬼呢?说白了,不就是为了交一份让特朗普满意的“作业”,卖他一个天大的人情嘛。
冯德莱恩在政坛混迹多年,自然懂得审时度势。她太清楚特朗普这种把“面子”看得比天大的人,最吃的就是盟友的“听话”和“懂事”。再加上美欧之间早已深度捆绑的利益链条,她选择心甘情愿地咬钩,似乎也并不那么令人意外。
一盘散沙还想抱团
可惜,冯德莱恩这一厢情愿的“示好”,却结结实实地捅了欧盟内部的马蜂窝。她的话音还没落稳,反对的声浪就从四面八方拍了过来。德国第一个站出来踩刹车,警告说这番操作可能会导致高达200亿欧元的设备供应缺口,这数字足以让任何一个国家的财政部门彻夜难眠。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的反应就更直接了,他几乎是拍着桌子表态,匈牙利“绝不接受任何损害本国能源安全的条款”,还直言不讳地说这会给匈牙利带来巨大损失。紧接着,斯洛伐克等国也纷纷跟进“补刀”,明确表示这方案我们不接。
要知道,欧盟的制裁方案必须27个成员国全体点头才能生效。冯德莱恩这刚起了个头,就惹来这么多重要成员国公开唱反调,等于直接宣告了提案的死刑。欧盟内部,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大家各家的日子都得过,谁也别想拉着别人一起跳火坑。
甩锅的艺术与双标的现实
除了内部四分五裂,欧盟这次对华下手的另一个理由,也同样虚伪得站不住脚。在解释为什么要对中国钢铁下重手时,欧盟委员会的一位执行副主席居然说:“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寻找新的平衡。”
这话听起来多委屈,多无奈。可所谓的“新平衡”,难道就是把自己家的产业竞争力不行,怪罪到别人头上吗?他们一边扯着嗓子喊全球“产能过剩”,一边又把责任的帽子死死扣在中国进口的头上,想用一堵高高的关税墙,来掩盖自己钢铁行业利润下滑的尴尬现实。
可事实是什么?中国钢铁的生产模式,无论在质量还是价格上,早已是支撑全球制造业稳定运转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一点,制定政策的布鲁塞尔精英们会不知道?他们清楚得很,这不过是典型的“欺软怕硬”。面对同样强势的美国,欧盟什么时候有过这么硬气的反击?
这种“双重标准”玩得炉火纯青,早已是欧盟的保留剧目了。他们嘴里念着“自由、公平、竞争”的经,反手就给中国企业贴上各种标签。从毫无根据地把华为这样的公司拉进“黑名单”,到用“产业补贴”这种老掉牙的借口诋毁中国的经济模式,套路几十年都没变过。
更离谱的是,当欧盟发现自己的脱碳目标进展缓慢时,居然也能把这口锅甩到中国钢铁行业头上。拜托,你们的钢铁利润下降,是因为生产效率跟不上时代;脱碳进度慢,是因为资本家不愿投入真金白银去搞环保升级。这明明是欧洲自身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和失败,硬要让中国来背锅,未免太难看了。
笔者以为
欧美这一波看似心照不宣的“联动”,本质上是一场决定未来全球经济话语权的激烈暗战。关税大棒表面上打的是商品,实际上瞄准的是未来全球供应链的规则制定权和贸易标准的话语权。他们既想利用现有规则继续“剪羊毛”,又在亲手破坏这些规则,还总能为自己的流氓行径找到冠冕堂皇的借口。
不过,冯德莱恩这次的积极表现,恐怕连特朗普自己都觉得有点烫手。他本来的剧本是让欧盟先去探探路,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可现在,中美贸易摩擦好不容易才喘口气,他本人前段时间甚至还和中方通了话,摆出了一副试图缓和关系的姿态。如果欧盟真把事闹大了,反而会把他架在火上烤,逼着他重新卷入一场他自己可能都觉得“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缠斗中。
历史总会证明,那种试图通过歪曲事实、转嫁矛盾来掩盖自身结构性问题的做法,终究是一场演给瞎子看的蹩脚戏。那些总想着剪别人羊毛的人,到头来往往会发现,那把锋利的剪刀,最后落下的地方,恰恰是自己的大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