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介绍 你的位置:爱电竞 > 爱电竞介绍 >

别只盯着歼20!中国空军的“隐形冠军”早已超越苏35

发布日期:2025-10-09 22:07    点击次数:84

听说关注我的都发财了!想体验躺赢人生吗?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点个关注点个赞,一起走向人生巅峰!

长春航展上歼20的凌厉身影与歼16的飒爽风姿无疑是焦点,然而,在展会的角落里,歼11BS却显得格外低调,仿佛这位曾是中国制空权的中坚力量,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很少有人意识到,正是歼11B/BS的成功,为歼10C、歼16乃至如今的歼20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溯至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空军还在以歼6为主力,即便是先进的歼8II,也仅是那个时代的“高端玩家”。此时,解放军装备了梦寐以求的苏27,这无疑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苏27以其超越歼6的机动性、比肩歼8II的速度、远超轰5的航程、匹敌歼轰7的挂载能力,更重要的是,它拥有当时国产战机所不具备的超视距空战能力,瞬间让国产战机显得“黯然失色”。甚至有观点提出,应取消歼10项目,转而大量引进苏27。虽然歼10项目得以保留,但引进苏27的生产线,却成为了当务之急。

经过艰苦卓绝的谈判俄罗斯最终同意转让苏27SK的生产许可。这笔交易,堪称中国军工史上一次意义非凡的“抄近道”。我们不仅汲取了苏联半个世纪的航空工业精华,从整体焊接蒙皮、翼身融合到材料规范、试飞技术,中国航空工业因此实现了至少十年的跨越式进步。可以说,没有苏27的引进,歼10的首飞,或许仍会停留在涡喷时代。

1998年沈飞组装的首架歼11交付。在随后的几年里,产量逐步稳定,国产化率也不断提升。然而,俄罗斯显然有所保留,关键技术与双座型号的生产,依然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们甚至断言,中国在2014年前不可能造出双座型苏27。

事实证明他们的判断失误了。

苏27虽然底子不错,但“内秀”却显不足。落后的火控计算机、单向数据传输、笨重且性能平平的雷达,使其在超视距作战中显得力不从心。2015年与泰国“鹰狮”的联合演习中,苏27及其改进型歼11,在50公里外都难以锁定目标,在超视距空战中遭遇了完败。

中国早已预见到这一挑战。2001年,歼11B项目应运而生,其目标是实现性能的大幅提升和100%的国产化。国产雷达设计得更轻巧、性能更优越;国产数据总线,已在歼10上得到成熟应用;国产飞控系统,足以媲美世界先进水平;国产弹射座椅,经过仿制后也成功量产;甚至连核心的涡扇10发动机,也在歼11B平台上完成了早期测试。

武器系统的国产化同样令人瞩目。从仿制“怪蛇3”到自主研发“霹雳”系列先进空空导弹,歼11B服役时,已能挂载全套国产精良装备。2003年,歼11B成功首飞。2007年,在没有俄方图纸的情况下,中国攻克了双座型制造技术,并为歼11BS装备了数字电传飞控。尽管早期出现过一些小问题,但到2010年,这些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全面国产化的歼11B,其综合性能达到了F15C的水平,甚至不输于俄方的苏27SM。

中国迅速的量产步伐让俄罗斯始料未及。当年未完成的105架苏27授权生产订单,中国随即停止进口,令俄方无可奈何,这成为了买家“拿捏”卖家的罕见一幕。

服役后的歼11BBS,成为了捍卫祖国领空的中坚力量。2014年,一架美军P8反潜机在中国南海刺探情报时,遭遇我军歼11B的近距离“贴身”驱离,令五角大楼惊呼“不专业”。与使用俄制零件组装的歼11A不同,歼11B/BS已是脱胎换骨的全新战机。它们在与“鹰狮”的对抗中游刃有余,在“鹰击2025”演习中表现亮眼。

从2010年至2018年,歼11B/BS是中国空战能力最强的重型战斗机。它们不仅孕育了歼16多用途战机,更是“侧卫”家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生动证明。或许,在歼16、歼20的光芒下,歼11B/BS显得有些低调。但请记住,当它们默默执行着保卫领空、巡逻识别区的重任时,部分战机已悄然升级,换装新型雷达和火控系统,具备了发射霹雳15的强大能力。此时的歼11B/BS,战斗力已直超苏35,迈入了四代半战机的行列。它们,才是真正被低估的国之重器!



Powered by 爱电竞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