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10 16:26 点击次数:184
美国人这次,是真的被气着了。
一句“助长恐怖分子气焰”,就这么从美国国务院的嘴里蹦了出来,直勾勾地砸向了西班牙。
这话的分量,太重了。
要知道,这可不是在说伊朗或者哪个死对头,听话的可是西班牙,几十年的北约盟友,自己人。能让美国对自己人说出这种话,几乎等于指着鼻子骂“叛徒”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
西班牙干了一件事,不大,但精准。
他们正式通知美国,你们在我们家的两个军事基地,罗塔和莫龙,不能再用了。
至少,不能再用它们给以色列送武器了。
就这么简单一句话,仿佛瞬间拉下了美军在中东补给线的电闸。
可能很多人对这两个基地没什么概念。这么说吧,罗塔海军基地,就是美国海军第六舰队在地中海的“心脏”,舰队的补给、休整、前沿部署,全靠它。那里还戳着四艘美军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是欧洲反导系统的关键一环。
莫龙空军基地呢,就是美军在南欧的“快速反应跳板”,想往非洲、中东快速运兵送物资,这里是效率最高的空中枢纽。
西班牙这一招,不多不少,正好掐在了美军的两个大动脉上。
一剑封喉。
华盛顿那边当然是暴跳如雷。这不就是背后捅刀子吗?我们在这边忙着支持以色列,你当盟友的,不帮忙就算了,还把我们梯子给抽了?
可西班牙人压根不觉得自己做错了。
他们慢悠悠地从抽屉里翻出一份文件,一份1988年就跟美国签了的《防务合作协定》。
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
美军想用西班牙的基地,往任何第三方国家转运物资,必须,注意是必须,要先拿到西班牙政府的书面授权。
这规矩不是今天才定的,是三十多年前你们美国人自己点头同意的。
现在,我们只是行使一下自己的权利,不同意授权而已。
按规矩办事,怎么就成了“助长恐怖分子”?
这下轮到美国人噎着了。他们可能自己都忘了,原来盟友不是家奴,原来自己当年签的文件里,还真有这么一条。
时代真的变了。
还记得2003年伊拉克战争吗?那时候的西班牙,可是美国最铁的跟班之一,时任首相阿斯纳尔,跟着布什鞍前马后,要人给人,要基地给基地。
这才过去多少年?
西班牙就敢指着美国的鼻子说“不”了。
这份勇气,或者说这份底气,到底是从哪来的?
其实看看西班牙现在的当家人就明白了。首相佩德罗·桑切斯,他领导的是一个左翼联合政府。
在他的执政团队里,有一股很强的力量,一直就对以色列的政策非常反感,天天在他耳边吹风,要求必须对以色列武器禁运,必须给巴勒斯坦人说句公道话。
这不仅仅是几个政客的想法。
西班牙的整个社会,那种同情巴勒斯坦的情绪正在变得越来越浓。民意像潮水一样涌上来,桑切斯这个掌舵的,不可能看不见。
所以,这次对美国说“不”,既是他对自己执政盟友的一个交代,也是顺应国内民心的一个必然选择。
说白了,他的位子,还要不要,得看选民的脸色。
而当一个国家的内政和民意开始深刻地影响它的外交决策时,美国这位“老大哥”的指挥棒,自然也就没那么灵了。
更有意思的是,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还不止西班牙一个。
多米诺骨牌,已经开始倒下了。
比利时的一个大区,瓦隆,早就停了给以色列的武器出口许可证。
在国际上,南非把以色列告上了国际法院,告它搞“种族灭绝”。西班牙立马就站出来申请加入,跟在南非后面摇旗呐喊。
爱尔兰、比利时这些国家,也都在用各种方式,在法律和外交的舞台上,给巴勒斯坦撑腰。
欧洲这片大陆,正在发生一些微妙但深刻的变化。
加沙的战火,仿佛有一种奇特的魔力,它不仅在中东燃烧,还把火星溅到了西方阵营的内部,点燃了盟友之间埋藏已久的缝隙。
过去,大家习惯了听从美国的统一号令,步调一致。
可现在,总有人想唱点反调,走自己的路。
美国气急败坏地骂西班牙“背叛”,但这声怒吼,听起来更像是一种无能为力的哀鸣。
它哀叹的,不仅仅是一个盟友的“不听话”。
更是那个自己一呼百应、说一不二的黄金时代,好像真的,要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