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爱电竞 > 新闻动态 >

红军时期的师长汪乃贵为何55年仅授少将:运气不好,老部队打光了

发布日期:2025-07-11 14:52    点击次数:182

大家好,我是兰台。

不少人认为汪乃贵在1955年仅获少将军衔是因为他能力不行,毕竟解放战争时期还只是华野12纵下辖的35旅的旅长,旅长能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已经是考虑到汪乃贵之前对革命的贡献了。

这种观点兰台并不是十分认同,论业务能力,汪乃贵将军其实与不少“开国中将”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这两点就导致了他“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接下来,兰台就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汪乃贵将军“步步落后”的过程。

汪乃贵,1903年出生于河南省商城县丁家埠区南溪乡(今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南塘村小河一户贫苦农民家庭。

因为家贫,他从小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认字不多;不过他作战非常勇猛,曾被徐向前称为冲锋不要命的“傻子连长”,

在1933年2月反“三路围攻”反击战中,汪乃贵担负主攻竹裕关任务,他率领战士们勇猛冲杀,激战一夜夺取了竹裕关。

仅仅五个月,他就从团长被晋升为了红十师师长。

紧接着,他又在反“六路围攻”中,率部奉命在东线四方山至毛坝场一带据守,打退敌20多次疯狂冲锋,使敌每前进一步都付出巨大伤亡。战后,任红三十九军第九十师师长。

反“六路围攻”战役结束后,汪乃贵被任命为红三十军第89师师长。

抗战爆发后,因为红三十军在西北战场近乎全军覆没,所以在改编时,汪乃贵将军被任命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385旅769团副团长。

假如当年红三十军没有被编入西路军,那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作为红军主力师的师长,汪乃贵很可能就会担任八路军的团长。

比如陈赓将军担任旅长的八路军一二九师386旅就是由没有参加西征的红三十一军以及陕北红军合编的,而红三十军之所以当时被编入西路军,就是因为红三十军是主力部队,战斗力在红三十一军之上。

而且以汪乃贵担任副团长的八路军一二九师385旅为例,385旅就是由红四军主力改编的,769团则是以红十一师为主体。

在红十一师师长周世元前往新四军工作的情况下,769团的团长只可能是原红十一师政委陈锡联。

而在抗日战争时期,汪乃贵作为769团的副团长,不仅和陈锡联一块参加了夜袭阳明堡机场的战斗,他还亲自率领三营担任主攻任务。

之后著名的神头岭、响堂铺战斗,汪乃贵也都没有缺席。

但是,之后汪乃贵没有“老部队”的后遗症就开始出现了。

后遗症是什么呢?

当时八路军面临的情况,一个主力团拥有两名红军时期的师级主官实在太奢侈,所以其中一人必须去发展和扩大抗日武装。

那么,谁应该去呢?

从769团的情况看,显然是汪乃贵而非陈锡联。

原因也很简单,769团就是由红十一师改编而来,而陈锡联是红十一师的主官。

1938年1月,汪乃贵奉命率部在山西昔阳西部发动群众,扩大抗日武装。

然而,汪乃贵的另一个缺点使得他很不适应这个工作。

在抗日战争时期,相比于纯粹的军事干部,八路军更需要的是类似杨成武、韩先楚这样军政双优,可以扩大根据地以及抗日武装的干部。

汪乃贵这样纯粹的军事干部,其实并不擅长发动群众以及扩大抗日武装。

比如《八路军129师征战实录》里就明确提到了,当刘伯承师长让汪乃贵去扩大抗日武装时,汪乃贵有明显的畏难情绪:

一向幽默的刘伯承这次严肃起来:“一不是叫你当山大王,二不是叫你考前清秀才。闹革命,打日本,你是专家,宣传群众,武装群众也是我们的老传统。不会记笔记,你就‘结绳记事。”这个司令你要坚决去当,还要想办法当好。你还有意见吗?”

“没有意见了,我服从分配。”汪乃贵愉快地答道。

虽然《八路军129师征战实录》里说汪乃贵愉快的接受了任务,但事实是他作为纯粹的军事干部,在发动群众和扩大抗日武装上表现的并不好。

这里就不得不提和汪乃贵形成鲜明对比的时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二营营长曾国华(1955年授中将)。

曾国华将军在红军时期是团级主官,抗战初期是营长;他也接到了去地方上扩大抗日武装的任务。

而曾国华就表现得比汪乃贵强很多,他率领的“曾国华支队”兵强马壮,小一千人的队伍里除了红军时期的老兵就是收编的国民党军老兵。

反观汪乃贵,虽然他率领的“汪乃贵支队”当时也有1600人,但骨干是30多名基层军官和769团的7连,支队绝大多数士兵是山西当地的游击队,主要武器是大刀长矛。

到了1938年6月,焕然一新的385旅,虽然此时汪乃贵还是副旅长,但是根据陈锡联将军的回忆录,汪乃贵所率领的支队战斗力是全旅倒数第一;在陈锡联率领385旅痛击日伪军、开拓根据地时,汪乃贵作为副旅长则带着支队从事剿匪任务。

没多久,汪乃贵支队又和爱国军人赵辉楼组建的民众抗日自卫军合并为八路军冀豫抗日游击支队,汪乃贵作为红军时期的主力师的师长,却只担任了副支队长。

而到了1939年385旅再次改编,陈锡联担任太行军区第3分区司令员,赵辉楼被任命为385旅副旅长时,汪乃贵则从385旅副旅长改任冀南一分区东进第八支队支队长,率部转战于晋冀豫边区打游击。

前面说了,汪乃贵的特长是军事指挥,对于发动群众以及扩大抗日武装并不擅长;就一下就沉寂到1940年。

当他以新编第十旅副旅长兼晋中二分区司令员身份在百团大战表现出色时,他又接到命令,返回延安学习,一学就学了四年,一直到1944年。

等分配时,他又被分配到了八路军南下支队进入湘粤边,之后留在了湘鄂赣军区担任第四分区司令员,新四军5师13旅副旅长。

这相当于他从八路军系统换到了新四军系统,由于工作环境和领导层的变化,汪乃贵的个人发展自然也难免受到了影响。

总的来说,我觉得汪乃贵将军的军事指挥能力还是很高的;在淮海战役时期,他率领华野12纵35旅夜袭徐州飞机场,出色的完成了任务,打的非常漂亮。

但是,他也是那种优点和缺点都比较鲜明的将领,如果他能长期在八路军主力部队任职,也许可以更好的隐藏自己的缺点,突出他的优点。

只可惜红三十军主力在西北遭遇重创,使得汪乃贵在抗战期间,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得不从事自己不擅长的工作,导致“一步慢,步步慢”。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

《三足鼎立四角全一一晋西北、晋冀豫、晋西南敌后抗口根据地的创建》,陈韵,《黄埔》2005年第5期;

《试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及其特征》,靳海叶、范根群,《党史博采》2002年第10期;

《八路军129师征战实录》,刘泰,湖南人民出版社;



Powered by 爱电竞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