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9-03 00:35 点击次数:115
引言:
眼看沪指离3888点只差临门一脚,市场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9月2日这天,投资者都盯着大盘的每一次跳动。这波行情到底是真突破还是假动作?资金、政策和板块分化暗藏玄机,不妨一起拆解下。
正文:
近期A股走势可以说是“既让人兴奋,又让人提心吊胆”。9月1日那天,上证指数收在3875.53点,小涨0.46%,创业板更是飙了2.29%。两市成交额依然坚挺在2万亿上方,但比前一天缩水了484亿。表面上3200多只股票上涨,看着很美,可主力资金却净流出364亿元,这就像饭桌上一堆菜,却没人真掏钱买单。
最吸睛的还得数黄金和AI概念。国际金价直接创历史新高,每盎司3480美元,今年已经涨了32%多;国内贵金属板块也跟着水涨船高。但有意思的是,大金融反而集体下跌超2%,银行、券商全线回调——国家队手里银行股占比74%,成了市场的压舱石,可也拖慢了整体节奏。
再看外部环境,美联储降息预期一路升温,现在华尔街给出的概率已经到91.1%。按理说,这对科技成长型公司利好,因为融资成本要降。不过,美联储这一刀切不见得每次都灵验:历史数据显示美股九月份有56%的概率会调整,所以咱们别光顾着看别人家窗户亮,还得防自家屋顶漏雨。
AI赛道持续发烫也是本轮行情推手之一。不仅OpenAI打算在印度建超级数据中心,国内华工科技还拿出了3.2T液冷引擎的新技术,让算力需求再度升级。这背后带来的产业链机会,从服务器、芯片到散热材料,都可能受益。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TMT(科技传媒通信)龙头已经被机构抱团炒到了预警线附近,一旦风向转变,很容易出现踩踏风险。
居民存款潜力也是一把双刃剑。据高盛测算,目前潜在入市规模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今年8月份A股中超七成个股上涨,“百元俱乐部”成员数量翻倍增长,但这种全民皆牛的场面往往容易诱发短期泡沫。一旦情绪退潮,高位接盘的人就难免吃亏。所以别以为钱多就是安全垫,有时候反而是隐患埋伏地雷。
从技术面来看,现在情绪指数处于95-96之间,说白了就是大家都有点“嗨过头”。周线金叉趋势虽然没破坏,但缩量创新高其实不是啥好兆头——70%的类似案例里,一个月内都会回调10%以上。如果今天冲击3888点时成交额达不到2.6万亿,那极大概率会冲高回落。而3838点则是第一道防守线,一旦失守,就该果断减仓避险,不要恋战犹豫不决。
操作层面怎么做?这里给三条实用建议:
1)如果今天放量不上去(成交小于2.3万亿),建议逢高兑现部分科技类筹码,把利润装进口袋才是真的;
2)关注那些业绩扎实、有政策扶持的细分领域,比如有色金属、新药研发、消费电子等,而对于CPO、半导体等滞涨或纯题材炒作标的不宜重仓;
3)留足现金弹药,在3800以下可以分批低吸优质蓝筹或者景气度确定性强的小票,为后续布局留空间。
同时提醒大家一个常见误区:“通胀来了资源品必赚”,其实未必!很多资源类企业周期性极强,并非所有原材料价格上涨都会顺利传导至企业利润端。有时候原料疯涨反倒挤压制造业毛利空间,所以配置这类资产一定要结合上下游博弈格局和自身承受能力来定,而不是简单拍脑袋跟风买进。
行业延伸来看,本轮行情除了传统权重外,新质生产力相关链条如数据中心设备、电池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等,也逐步进入机构视野。例如华工科技的新型液冷方案,将带动制冷剂供应商及智能电源模块厂商同步受益。而黄金作为全球避险锚,更牵动稀贵金属采选及精炼加工环节活跃度提升。因此,对于想深挖产业链红利的人来说,可以通过ETF组合或精选龙头基金进行间接参与,降低单一标的波动风险,同时分享行业成长红利。此外,据最新沪深交易所公告,截至2024年6月底,两市北向资金成交占比已连续五周低于13%,显示外资态度趋谨慎,也提示我们不要忽略外围变量变化对短期流动性的影响。
结语: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你觉得现在追热点还能稳赚不赔吗?还是应该学会适当观望、防止被情绪裹挟?面对这个关口,你准备怎么应对自己的投资选择呢?
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