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介绍 你的位置:爱电竞 > 爱电竞介绍 >

小米汽车“霸王条款”引爆二手市场:订单转让灰产如何掏空消费者?

发布日期:2025-08-21 22:54    点击次数:176

"你们坚持'霸王条款',我不如去找黄牛!" 这句来自小米SU7Ultra车主Lucia的怒吼,揭开了新能源汽车销售领域最荒诞的黑色产业链。当消费者被要求在车辆未下线时就支付全款,当2万元定金订单被炒至10万元天价,小米汽车这场"尾款风暴"正演变成一场涉及法律、商业伦理与灰色交易的复杂博弈。

事件复盘:未验车先交款的"霸王逻辑"

小米《购车协议》第3.2条用看似规范的表述埋下争议种子:"锁定订单后,小米汽车有权根据车辆生产安排随时通知支付余款"。正是这个"随时通知"条款,让SU7Ultra挖孔版车主们陷入两难——车辆排产周期显示还需22-25周,却突然收到"7天内付清57.39万元尾款"的催缴通知。

更令人震惊的是协议第5.3条:"未按期足额支付余款构成根本性违约,定金不予退还"。杭州一位车主在2024年4月支付定金后,12月被要求提前支付尾款,结果被告知实际提车时间将延迟至2025年4月。这种"车未动,钱先行"的模式,让消费者同时承担资金占用和交付不确定的双重风险。

暗流涌动:订单转让灰产调查实录

伪造贷款资质的暴利游戏 正在二手市场疯狂上演。某汽车论坛曝光的聊天记录显示,黄牛通过PS银行流水制造虚假贷款资质,批量囤积SU7Ultra订单。更精明的中间商开发出"代抢+转让"套餐,承诺"72小时内锁定稀缺配色车型"。

在闲鱼平台,标注"可修改发票抬头"的小米汽车订单明码标价:基础版加价3-5万,Ultra版定金2万的订单最高炒至10万。这意味着黄牛仅通过定金杠杆就能获得400%收益。北京某二手车商透露:"现在收小米订单比收实车更赚钱,转手就是300%利润。"

法律层面已亮起红灯。根据《民法典》第586条,车辆在未完成物权登记前,订单转让可能涉嫌合同诈骗。上海已有消费者花费8万元购买转让订单后,遭遇原始订户撤销合同的"钱车两空"困境。

行业震荡:新势力交付规则遭遇信任危机

对比比亚迪"验车付款"、特斯拉"提车结清"的行业惯例,小米条款正在颠覆消费信任基础。蔚来迅速推出"无压力锁单"政策,准车主可保留配置方案90天不强制付款。小鹏则上线"排产可视化"系统,用透明化对抗信任危机。

中消协内部人士透露,"汽车预售格式条款"专项研讨已提上日程。重点监管三类行为:未约定具体付款触发条件的"随时通知"条款、单方面扩大解释权的违约认定、以及将经营风险全数转嫁给消费者的资金占用要求。

小米的反击与消费者的自救指南

小米最新推出的"定金翻倍"政策要求疑似黄牛订单补缴2-4万元保证金,但这反而误伤真实消费者。广州车主陈先生因在车主群询问转单可能性,次日就被要求补交3万元"诚信保证金"。

消费者可采取四重防护:验车前拒绝签署附加付款协议;用录屏保存APP订单状态变更记录;警惕"可修改发票抬头"的转让订单;向12315投诉时需附《购车协议》争议条款截图。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客服系统存在"阴阳话术"——官方公众号承诺"支持验车后付款",但交付专员却强调"不付款不排产"。

尾声:创新不应以消费者为代价

当SU7Ultra车主集体诉讼材料递交法院时,这场风波已超越商业纠纷范畴。新能源汽车的产能焦虑不能成为破坏契约精神的借口,正如某维权车主所言:"我们要的不是特殊优待,只是最基本的公平——见到车再付钱。"在创新与责任的边界上,任何企业都不该让消费者成为风险的最大承担者。



Powered by 爱电竞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